昨日,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主体活动之一——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洛阳开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主体活动之一——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洛阳开幕。会上发布了河南省10大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产品、《洛阳宣言》等,并向2024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举办城市代表——马来西亚前旅游部秘书长兼马来西亚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分会署理会长拿督拉希迪授旗。当晚,作为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研学营地嘉年华活动在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举行。
本届大会由省文旅厅、市政府、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主办,以“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为主题,会期为3天,围绕古都研学、黄河研学、研学教育创新和营地教育及品牌运营等话题分别举办4个主题沙龙,邀请国际国内研学旅游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营地教育操盘大咖进行主旨分享和现场对话交流,探讨文化、旅游、教育如何深度融合。
石自社:洛阳的故事讲不完说不尽
“研学就是要讲故事,洛阳的故事讲不完说不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表示,洛阳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五大都城遗址世所罕见,其中的隋唐洛阳城更是一条精品研学线路。
通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目前,整个隋唐洛阳城的规模格局、里坊设计、路网结构、水系脉络等都愈渐清晰。“宇文恺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一起。”石自社举例说,隋唐洛阳城的历史内涵值得深入挖掘,它拥有我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线,应天门、明堂更是不少历史大事件的见证。这些都为研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马萧林: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研学的目的地要有人愿意去,去了有收获,博物馆是首选。”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要持续创新思路,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考古成果是青少年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的鲜活教材。”马萧林提出,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精准解读,加上融合科技力量的表现形式,是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的有效路径。
“让年轻人通过研学开启心灵与文化的交响,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马萧林认为,目前,不少博物馆研学活动在语言表达、互动、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文博人”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进行跨界合作,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让文物能够更好融入生活,服务大众。
杨林:发展研学旅游可打好文化遗产牌
“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研学资源,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杨林说,发展研学旅游,可打好文化遗产这张牌。
如何把文化遗产“加工”成研学旅游产品?杨林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研学主题设计与创造性的活化利用,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来营建体验场景,让孩子们沉浸其中、探索其妙,在玩中学、在学中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采用合理、科学、有效的形式去开发和呈现产品,让传统与现代实现有机融合,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研学体验。
马勇:以高素质人才推动研学旅游发展
“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勇说。
马勇表示,当前国内研学旅游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马勇建议,一是注重培养研学旅游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明确一流研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二是注重培养研学旅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各种研学职业岗位的需求。三是注重培养研学旅游人才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使其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注重培养研学旅游人才的沟通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旭光 戚帅华 智慧 见习记者 李晓楠 通讯员 李雅娟)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